核心提示
近日,廣西大學非官方微博轉有這么一條微博:“今天在教室,一位清潔工阿姨說,希望我們別把飲料水、口香糖什么的扔在地上,毎周一周二要檢查,地上不干凈就要扣20塊,而他們毎個月的工資才一千多。她們感嘆,照顧大學生比小學生還難。我想我們應該反思一下,順手帶走垃圾,注意衛生。”針對微博上反映的情況,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。
走訪:
教室亂扔垃圾 現象普遍
12月11日11時30分,記者來到廣西大學,正遇上保潔員徐女士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樓的教室打掃衛生。徐女士介紹說,她和另外4個保潔女工負責這棟教學樓的打掃工作,每天早上7時30分到9時30分打掃廁所和外圍,11時30分開始打掃教室,每人清掃10間教室,時間長短視具體情況而定。
“一般來說打掃一間教室需要5分鐘左右,但是有的教室實在太臟了,就要用7-8分鐘。”徐女士邊清掃邊対記者說,很多教室抽屜里有垃圾,像是一次性飯盒之類的,有時候甚至地面上還有散落的瓜子殼,這些東西打掃起來很費時間。
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廣西師范學院。在思遠樓的教室里,記者看到不少抽屜里都遺留有垃圾,主要是一些面包包裝袋和牛奶空盒。剛剛下課的陸同學是大一新生,她稱自己也會遺漏垃圾在教室抽屜里,但都不是故意的。“有時候下課就忘記了,覺得很對不起打掃衛生的阿姨。”
保潔員韋女士負責打掃校內的一棟女生宿舍,每天早上7時,下午3時,她都準時來到宿舍樓,清走每個宿舍門前垃圾簍里的垃圾。“工作要說有難度,那就是孩子們倒的湯湯水水比較難清理。”韋女士解釋說,經常會有學生打包米粉回來吃,剩下的湯水就用塑料袋扎好丟進垃圾簍,但湯水流出來不僅臟,而且難打掃。對于這樣的現象,其實有不少學生注意到了。
“我們每天工作8—9小時,但光是打掃教室就要花6個多小時。”廣西大學的保潔員覃女士告訴記者,同學們在教室留下的早餐垃圾最多,并有浪費現象。
高校校園面積 大難管理
記者從廣西大學綠化與物業管理中心了解到,目前廣西大學有86名保潔員,按校園面積算,平均每人每天需要清潔5000多平方米的區域,全校一天能清運出20多噸垃圾。除了日常保潔,逢校運會等大型活動,清潔工作更繁重。雖然全校分布了170個垃圾點,設垃圾桶1500多個,可是這些公共設施并沒有得到同學們很好的愛護,沒有充分發揮作用。部分同學仍有亂扔垃圾、隔夜丟垃圾的壞習慣。
提及校園保潔,該中心黃副主任頗為感慨:“我們讀書的時候,教室清潔都是學生自己打掃的,學院還設有指定的‘門前三包’清潔崗,現在大學校園里,公共衛生學生自理的情況已經很少見了。”黃副主任透露,每年廣西大學為學生設置的勤工儉學崗位中,環衛崗是最冷門的,只有60人報名。黃副主任呼吁學生應加強衛生清潔習慣的自覺自律意識,“下一步,等各項監管措施成熟,學校有意向要把教室清潔交給學生負責,讓同學們以衛生志愿者的身份,對自己身邊的公共衛生負起責任。”黃副主任說。
針對網上傳的保潔女工如果清掃不干凈被罰20元的情況,記者向黃副主任進行了核實,他的答復是目前西大沒有這樣的處罰措施。
聲音:
大學生更應帶頭 樹立環保意識
袁同學是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一員,她說,其實很多同學沒有亂扔垃圾,都是把垃圾放在抽屜里了,只是一時忘記沒丟進垃圾簍。這主要是意識不強,因此我覺得教室里可以適當地貼一些標語,提醒同學們注意就行了。
廣西師范學院的吳同學說;“我看見過湯水流出來淌了一地,后來就提醒自己,湯水應先拿去廁所倒掉,再把垃圾袋丟進垃圾簍。”吳同學還補充道,在她的提醒下,宿舍的幾個女同學都在丟垃圾上比較注意衛生。
廣西大學退休教師陸老師認為,同學們在教室、課堂上進餐,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行為。如今這一現象在該校的文明促進管理委員會的監督下有所好轉,但關鍵還是要同學們自覺告別不文明行為。“無論在教室還是其他的公共場合,同學們制造的垃圾還應自行處理,這不過是舉手之勞。”陸老師說。
在機關單位工作的蔣先生說,對于一些故意亂扔垃圾的人來說,扔的就不僅僅是垃圾,更是作為當代人的一種品質和素質。
南寧某社區街道辦工作人員唐姐說,衛生教育從孩子就開始抓起了,但很多大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做得還不夠,這也是受整個社會環境、身邊人的壞習慣影響吧。所以清潔工作還是要從全社會鋪開,而大學生更應帶頭樹立環保意識。
|